tyc8722太阳集团城是tyc8722太阳集团城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学院之一。学院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命运休戚相关,在时代洪流中铿锵前行。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7年,交通大学开中国之先河成立铁道科,6年后定名为土木科。1943年成立造船工程系;1958年创建工程力学系; 1985年恢复建立土木建筑工程系;1992年成立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1997年成立国际航运系,并成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0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同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合并组建tyc8722太阳集团城。
历经百余年春秋,船建学院勤耕不辍,始终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等一大批科技精英、兴业英才和教育大家,服务国家民族之振兴。
学院拥有四个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其中包括2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和“土木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连续七年蝉联世界第一,并在历次学科评估中获评第一或“A+”;力学学科是国内高校力学专业最齐全的院系之一,综合实力位于国内前列;土木工程学科在2023年QS全球学科排名中名列第36位,国内位列第三;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连续多年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名列前十。
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跟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装备研制,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近年来学院科技成果省部级以上获奖百余项,“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研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求解力学中强非线性问题的同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3500米深海观测和取样型ROV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000米级深海工程装备水动力学试验能力建设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院拥有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重点实验室等支撑船海、力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多学科创新与交叉的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海洋深水试验池、多功能船模拖曳水池、重力式垂直水洞、海啸波水池、地震振动台、鼓式离心机等一批一流设施为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提供国际水平保障,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452名,其中专任教师258人、教辅队伍75人,其中正高级职务82人、副高级职务14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29人,省部级人才计划130余人次。学院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战略地位,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积极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学院对接“双一流”建设目标,积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落实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计划,与密西根大学等38所世界百强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意向,开展学位课程联培及短期交换等项目,范围涵盖学院所有学科。自主创办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海洋科学与工程》(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跃居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期刊第一,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深层次多角度地构建并推进国际化战略。
学院现有在读学生221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54人,硕士生734人,博士生718人。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推进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全部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百余项,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的比例超过八成。近年来,学院每年超过75%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国家重点单位、行业就业,奔赴到祖国需要的大江南北。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根本任务,坚定实施人才强院主战略,持续落实育人优先战略,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文化引领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劲头,深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船建智慧和船建力量。
点击图片,观看船建学院官方宣传片
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11月22日